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學暑期夏令營開營議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小學暑期夏令營開營議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數學方面的科普書,有哪些值得推薦的?
書不在多,在精。 面推薦幾本我讀后收獲很大的數學科普巨著:
1.《古今數學思想》(M*克萊因)。對20世紀以前的數學主要部分有相對全面介紹,可惜的是中國的數學成就鮮有提及。
2.《魔鬼數學:大數據時代》 (喬丹·艾倫伯格) 。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于,通過對生活中“反常規”事例的分析,從數學角度給予正確認識。
3.《數學精英》(E·T·貝爾)。閱讀到的寫得最精美的世界最著名數學家傳記。
數學再也無法阻擋我前進的腳步
當你學人工智能學得正起勁的時候,發現了這樣一串文字“為了保持流形特征,我們采用了xx方法……”所有的字都認識,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你感覺到這段文字的核心概念似乎是“流形”。于是立馬搜索一下“流形”。網上好多介紹流形的文章,你卻一篇都沒有看懂,但是好歹知道了它是一個數學概念。然后心理暗暗地罵一句“我恨數學!!!”察覺到自己數學基礎的不足,想從基礎補一下“流形”。上網求爺爺告奶奶“各位大神誰知道學習流形需要看什么數學書”。等了幾天,零回復!書一扔,發一條朋友圈“數學阻擋了我前進的腳步啊啊啊啊!”
這樣的場景反復地出現在各行各業中。非數學專業的人想學習一個數學概念的時候該怎么辦?《普林斯頓數學指南》告訴你答案。《普林斯頓數學指南》首先介紹數學中最基本的概念,讓讀者形成一個數學框架。其后《指南》沿著數學各個分支的脈絡介紹一些重要思想和概念。最后講解數學未解之謎和傳記。
《普林斯頓數學指南》的主編是英國大數學家Timothy Gowers。他在1998年獲得數學界諾貝爾之稱——菲爾茲獎。書中數學各個分支邀請該領域杰出的數學家撰寫,其中不乏菲爾茲獎得主。實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群英薈萃的好書。
回到最開始的話題,怎樣通過這本書了解一個數學概念?這里以“流形”為例。首先在目錄里找到流形。
《指南》在第382頁介紹了流形,翻到這里:
我們可以看到:橘黃色部分——歐幾里得空間,是了解流形的預備知識。如果在學習流形的過程中感到很吃力,則需要到書中第1部分,第三大節,第6.2小節去學習相關知識。
流形的基本定義——紅色部分,則放在了第1部分,第三大節,第6.9、6.10小節。
走進教育數學系列 情真意切話數學,數學的神韻,數學不了情,微積分快餐,一線串通的初等數學,繞來繞去的向量法,直來直去的微積分。
數學與生活,數學女孩1.2,數學之美,龐加萊猜想追尋宇宙的形狀,程序員的數學等。
一、中小學的教材,比如英國的SMP,美國的 Mcmillian系列教科書,日本的新數學等,它們都是經過教學改革的產品,打破了幾何、代數、三角等傳統數學的界限,下放許多現代數學的知識、內容,與今后我國改革自己的中小學教材,關系甚為密切。
二、廣義上,各類大百科全書其實也是科普性質的書籍。《大英百科全書》、《優等生百科全書》等收有不少精彩條目,亟應早日譯出。以前,在60年代,曾由商務印書館根據《蘇聯大百科全書》中的數學條目譯出后出版小冊子,極受歡迎,可惜后來因故中斷,沒有繼續做下去。
三、像法國佛拉馬里翁的《大眾天文學》(我國早有李珩先生的譯本,共三卷)一樣,數學領域里也有一些“跨越世紀”的名著,例如《數學拾零》自19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至今已出了30余版。作者去世以后,該書仍由著名數學家修訂,并經常補入新的材料。此類書籍,還有《數學世界》、《數學的樂趣》、《數學是什么》等。
四、成套的數學科普作品。50年代,符其珣曾將蘇聯別萊利曼的《趣味代數學》、《趣味幾何學》等成套著作譯成中文,累計印數達百萬冊以上,現在,教育戰線上的許多中年骨干教師,對此還留有深刻印象。世界聞名的、美國著名數學科普作家馬丁·加德納。他從1956年起一直寫到現在,僅他的單篇作品(每月一篇,連續發表于《科學的美國人》雜志,從不間斷),已達200萬字以上,全部作品的分量大約有《紅樓夢》的四倍。之前上海一家出版社譯出了他的一本書《啊哈、靈機一動》,大受歡迎。《計算機世界》稱他是電子時代培育靈感的工程師,評價甚高,他的許多著作,在日本差不多都已譯出,還打算出全集。我們既打算在科技上趕超人家,這類信息是不能不予以認真對待的。
五、高、中級科普期刊上的專欄,除上面提到的《科學的美國人》雜志以外,還有聯邦德國《科學畫刊》上的“數學珍奇”專欄,以及日本的《科學朝日》等雜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學暑期夏令營開營議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學暑期夏令營開營議程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