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暑期兒童吃苦夏令營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暑期兒童吃苦夏令營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兩個孩子一直沒吃過苦,有很多壞毛病,暑假想帶她們去貧困山區吃吃苦,請問去哪里好?
其實我覺得特意的帶去貧困地區的話也不會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我是農村出來的,想想小時候家里來親戚了,爸媽都不會讓他們跟著一起去干活的,還會把平時都舍不得殺來吃的雞鴨魚都拿出來好生招待。
所以如果你把她們帶到農村去的話可能還會給主人家帶來負擔呢。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又不敢打不敢罵更不敢對她們呼來喚去。
其實小孩子有些壞毛病都是當家長的慣出來噢,平時適當的讓孩子獨立,讓她分擔些家務活就算在家也是能鍛煉她的呢。
我是吃苦長大的,也是因為覺得太累才去努力學習,通過高考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走進大城市,用大腦賺錢,提高生活水平。
但是,孩子的壞毛病,一定要通過帶他們吃苦改正嗎?
我所在的村里,大家都要到地里干活,大家都很辛苦。每一家的孩子,在農忙的時候,都需要到田地里幫著大人們干活。無論你在上一年級,還是在上初三。
可是,即使如此,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在努力學習,想過更好的生活。
村里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一邊干著累活,一邊養成了一身的壞毛病!
學習不認真、不按時完成作業、逃學、抽煙、偷竊,甚至拉幫結派地打群架……
“吃苦”與“改掉壞毛病”之間,沒有絕對的聯系!
當你意識到孩子身上有了很多壞毛病,我建議你先反思一下,孩子壞毛病形成的原因。
看病還需要對癥下藥呢,育兒也是如此。
不需要這么麻煩,帶他們去工地看幾天,跟著擺攤的小販幾天,去農村不建議,老家城市上過學回來的,最后都學壞了,農村孩子見識少一些城市來的小孩自然成了他們追捧的明星,自我優越感就出來了,會嫌棄周圍的人和生活條件,毛病會比以前更多。
從我個人的觀點來說,短暫的吃苦實際上效果不會太好。就像是勵志片,看上去讓我們熱血沸騰,但是實際上很難改變我們。
吃幾天苦可能會改變一個人,但是對于大部分生活很好的孩子來說,這不會給ta帶來很大的影響。這里,我強調的是大部分。
我老師開了一個學堂,孩子在里面是很吃苦的。每天都有高強度的體育運動,吃飯也是非常樸素的。可以說在學堂里面,孩子自覺過著艱苦的生活。
但是,一旦到了暑假回到家,很多孩子立馬被打回原形。有一個女孩子,在學堂和回到家判若兩人,為什么?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在學堂太苦了,回到家趕緊慰勞一下孩子。所以放假在家,每天孩子都是抱著筆記本在床上看電影,吃零食。幾個月的艱苦訓練的成果,2個月不到就消耗殆盡了。
所以家長如果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這不是靠到貧困山區吃苦來鍛煉的,而是要在平時生活中養成一種意識。這種意識必須貫穿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而不是零星的幾天像走過場式的鍛煉。
當然,個別孩子可能會一時頓悟,經過一兩次活動判若兩人,獲得巨大的轉變。但是更多的,則是孩子依然是老樣子,下次再想讓ta吃苦就絕對不干了。
所以家長最好的做法,是打消吃苦的念頭,平時多讓孩子在家庭中承擔一些責任,這會比較有用一些。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暑期兒童吃苦夏令營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暑期兒童吃苦夏令營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