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湘軍少年軍士夏令營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湘軍少年軍士夏令營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殺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場怎么樣?
僧格林沁出生蒙古貴族,深得道光、咸豐的信任,是著名的晚清軍事將領。他參與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對抗過太平天國,因功被封為親王。
然而,這么一位叱咤風云的人物,在奔赴山東與捻軍作戰時,卻死在一無名小卒手里。這個殺死僧格林沁的小人物叫張皮綆,當時年僅16歲,就因此事而被歷史記住。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被捻軍牽引到山東曹州高樓寨,隨后被重兵包圍。五月十九日,僧格林沁率領少數隨從突圍,在逃跑途中受傷墜馬,潛入麥田。
捻軍到處搜索。僧格林沁畢竟是統帥又是親王,在穿著上與眾不同,很快就被張皮綆發現。但張皮綆并不知道對方就是僧格林沁,只能從服裝上判定是一位軍官。
立功心切的張皮綆直接干掉了僧格林沁,然后將親王的頂戴花翎穿到自己身上,還大搖大擺地回到捻軍營中。經過對頂戴花翎的辨認,才確認張皮綆殺掉的就是僧格林沁。
后來,張皮綆的父親、哥哥在與清軍的戰斗中犧牲,母親又病故,嫂子在家守寡,生活拮據,他只好退伍回家。
因為當過“反賊”,還是一名通緝犯,回家后的張皮綆改名為凌云,用退伍的補貼購置幾畝地,然后娶妻生子。又過了幾年,張皮綆開始經營商業,在新興集開設糧坊,當起了小老板,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就在張皮綆事業小成,甚至快忘記自己殺了僧格林沁的時候,清廷也在到處搜尋他。因為僧格林沁不僅僅只是親王,他是大清國柱,是唯一能統領八旗的將領。
他的犧牲,意味著大清權力格局出現洗牌,漢族官僚將會把持軍務,大清將會出現滿漢失衡。所以,清廷對這位刺殺僧格林沁的少年,可謂深惡痛絕。
同治十二年,山東巡撫丁寶楨派了三名便衣警察,潛入張皮綆老家,到處搜捕張皮綆。搜捕人員來到張皮綆的糧坊,當時張皮綆喝得酩酊大醉,酒后失言,大肆吹噓當年的殺死僧格林沁的英勇事跡。
僧格林沁是晚期時期的重要將領,是八旗當中的最后一桿大旗,一生參與了無數戰爭,戰功卓著,是清廷中不可或缺的大將,他狂妄自大使得他在一次征討捻軍的戰斗中丟掉了性命,然而特別窩囊的是他竟然是在麥田里被一個叫張皮綆的16歲少年殺死的,這是怎么回事呢?殺死僧格林沁的張皮綆最后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張皮綆生于1849年,是安徽渦陽張老家北張樓村人,家境貧寒,他父親和哥哥都參加了太平天國運動,追隨捻軍首領張樂行,張樂行后來被僧格林沁抓到被凌遲而死,張樂行死后,他的侄子張宗禹成為捻軍首領,到處招兵買馬,張皮綆便投奔到張宗禹的部下。
僧格林沁是是蒙古族,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二十六代孫,1811年出生在科爾沁的一個普通家庭。
僧格林沁是晚清名將,他崛起于太平天國時期,誅滅了太平天國北伐軍林鳳祥、李開芳部,解了北京之圍,戰功顯赫,受封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和南方的湘軍曾國藩并稱為南曾帥被僧王,僧格林沁是晚清最后一個敢于提刀上馬的八旗貴族。
1865年清軍統帥僧格林沁奉命率領7000精兵圍剿張宗禹的捻軍,張宗禹采取打圍戰術,忽南忽北,忽東忽西,日夜兼程百余公里,把僧格林沁搞得莫明其妙、人困馬乏,僧格林沁性格暴躁,他率領清軍孤軍深入,對捻軍窮追不舍,就這樣一步步被張宗禹引誘到山東曹州,在這里張宗禹集結重兵,設下北、西、東三面埋伏,以小部分兵力誘敵入甕,僧格林沁果然中計,中了捻軍的埋伏損兵折將,只帶了少許人逃出了包圍圈。
張宗禹要為叔父張樂行報仇,發現僧格林沁不見了,就派兵四處搜尋,張皮綆到處搜查得特別仔細,在戰場旁邊的麥田里,看到有個受傷的清軍軍官,正伏在麥地里,雖然他不認識僧格林沁,但只見這個軍官穿戴華麗,估摸來頭不小,所以他就補上一刀,結束了這個軍官的性命,然后剝下軍帽和官服拿著去報功了。 經過熟悉的人辨認,張皮綆手上拿著的正是清軍統帥僧格林沁的衣服。
僧格林沁戰死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紫禁城,慈禧聽到后發誓一定要替僧格林沁報仇,要把張皮綆抓回來償命;
張皮綆殺了僧格林沁后便辭去了軍中事務,在龍山安頓了下來,并改名為凌云,在那里娶妻生子,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一切都風平浪靜,也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1874年,有一天夜晚,張皮綆和幾個人一起喝酒,張皮綆幾杯酒下肚就有點暈乎乎的,正好有人說起和清軍作戰的舊事來,張皮綆很得意,便把當年殺僧格林沁的事吹噓了一番,恰巧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派出的密探聽到,第二天就被清軍把他給逮捕了,并且在他家里還搜到了一顆僧格林沁的朝珠,慈禧得到消息后命人一定要從嚴懲處,在一番審問后對張皮綆的身份確認無誤,于是施以極刑,凌遲處死。
據說張皮綆在行刑前毫無懼色,他不光歷數僧格林沁的種種罪行,還把自己如何殺死他的過程詳細的說了出來,百姓們都來看殺了僧格林沁的張皮綆,紛紛為唐代義行贊嘆不已。
作者:金滿樓
俗話說得好,人倒霉的時候啊,喝涼水也會塞牙,洗臉盆也能淹死人。
僧格林沁,晚清時期的一代名將,他如何會想到,在追擊捻軍時,竟然會被一個叫張皮綆的小鬼給一刀砍死呢?
僧格林沁,蒙古科爾沁貴族出身,善騎射,入嗣襲扎薩克多羅郡王,并入京為御前行走、御前大臣,后又歷任領侍衛內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等職。
咸豐年間,僧格林沁于1855年率部擊潰長毛北伐軍,并一路南追,最終在連鎮與馮官屯將林鳳祥、李開芳俘虜,徹底剿滅。
1859年,僧格林沁在天津大沽口再次痛擊英法聯軍,此役英軍死傷四百多人,軍艦也被毀四艘,這也是近代中國有史以來對外海戰的最大勝利。
不過,對于這一大捷,主流敘述不太提及,原因是英法聯軍受挫后于次年卷土重來,而僧格林沁的騎兵在八里橋之戰大敗,最終英法聯軍挺進京城,并釀成火燒圓明園之禍。
事后,僧格林沁一度被擼去官職,閉門反思。
1865年,在長毛被剿滅后,僧格林沁再度率軍入山東清剿捻軍。孰料,這次卻成了僧格林沁的滑鐵盧。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湘軍少年軍士夏令營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湘軍少年軍士夏令營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