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軍事夏令營刺頭少年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軍事夏令營刺頭少年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乖孩子”是不是一種教育的悲劇?
也不一定吧,我國傳統教育中,總是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乖孩子,乖孩子在教育的過程中,常常被家長被老師表揚。
認為乖孩子才是好孩子。在這種教育理念下,一批批的乖孩子應運而生。培養出的乖孩子,在現實的生活中也比較乖。
他們一般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工作,守紀律,聽話,沒什么非分之想。也被上司和領導們喜愛,獲得升遷的機會比較多。生活能夠比較順利。麻煩會比較少。因為他們從小就是乖孩子嘛。
乖孩子一般比較玻璃心,經不得挫折。
這種乖孩子,更適合去做公務員進機關事業單位。
這種類型的單位,特別需要的是步調一致。
乖孩子對應的是不乖的孩子,或者是壞孩子頑皮的孩子。
從小不聽話的孩子,被認為是頑皮的孩子。
這些頑皮狗孩長大以后。依然是不聽話,不墨守成規。常常不按領導的要求去做。不那么受上司的喜歡。但是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強,因為他們從小就經常挨批評,習以為常了。
但是他們通常人緣比較好。常常是小團隊中的領袖人物。他們有自己的個性。
作為一個從事30多年基礎教育的老師,我想用事實來回答這個問題:“乖孩子”確實就是教育的悲劇。
這個悲劇可能已經發生在不少人身上。
正好前天剛遇到一個老教師,70多了。他跟我談起了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如今是一家五星酒店的老總,當過兵,吃過很多苦,現在五十多歲。他曾經就是一個典型的“乖孩子”,但是被逼“乖”的。
他姓吳。
吳同學初中的時候,人很聰明,幾何題一看就會,但就是不大招數學老師待見,因為老師曾經叫他替自己買香煙,學生沒有買。40多年前,買香煙是要煙券的,吳同學作為一個農村學生根本辦不到。就因為這個,數學老師經常找他的茬,他只能老老實實的。十一二歲的農村孩子,哪有不皮的?但吳同學在學校就是不敢。
有一次,他的數學老師不會解一條幾何證明題目,就讓學生考慮,并說你們誰做好了,到我辦公室來告訴我。吳同學很快有了答案,就去找數學老師,希望老師對他好點。他把解題過程告訴老師,老師說,你回去吧!
數學老師一會兒回到教室,在黑板上講題目,用的就是吳同學的方法。講完了,也不表揚吳同學一下。吳同學舉手說,老師,我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三步就能證明了。
你猜數學老師干了什么?
他說:“XXX!你給我站到后面去!”
那孩子乖乖站了一節課。
“乖孩子”不是一種教育的悲劇,乖的孩子一般是家長和老師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少去干讓大人感到意外的事。這要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
1、從正的方面來看,有好多孩子,你讓他乖,他偏偏不乖,偏偏和大人對著干,最后不是挨說就是挨打挨罵。從這方面來看,孩子乖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因為家長喜歡孩子乖,老師喜歡孩子乖。乖的孩子,對于家長和老師來說都比較省心。
乖的孩子在家里好好睡覺,好好吃飯,按時完成作業,家長不用為他操太多的心,所以家長一般都喜歡比較乖的孩子。對于有點個性的孩子,不愿意聽家長的,家長就會覺得這孩子怎么和我對著干?就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不好管,所以,家長管的強度就會加大,這樣孩子逆反的心理也就會加大,這樣容易增加親子之間的矛盾。
乖的孩子在學校里邊上課注意聽講,下課也不會和同學亂打亂弄,最起碼不會給老師出亂子,老師就會覺得很省心,當然,如果要是學習能好的話,老師會喜歡她,因為老師都喜歡學習好的孩子。而乖孩子注意聽講,認真完成作業,只要按著這個步子去走,基本上學習應該錯不了。
如果孩子不乖,上課不注意聽講,那老師為了維護課堂秩序,可能會說孩子,有的可能會罵,有的可能還會打,還有的三天兩頭就會聯系家長。所以,如果孩子在學校不乖的話,對于老師和家長來說都是比較頭疼的,而且孩子自己也在和老師及家長的周旋中更加的費神受傷。
2、從反的方面來看,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乖的孩子一般會聽從家長和老師的指示,讓干啥他就干啥,時間久了之后就會形成一種習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心智會越加的成熟,漸漸地,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但是一個人的習慣形成了一般不容易改變,所以他可能在行動上和思想上是不一致的,行動上是在聽老師和家長的,但是他在心里又是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說他的行動是違背自己的思想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軍事夏令營刺頭少年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軍事夏令營刺頭少年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