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夏令營徒手活動的目的與意義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夏令營徒手活動的目的與意義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國式接孩子讓我們反思的東西是什么?是悲哀是喜悅?為什么?
中國式接孩子的反思,是家長對孩子生存能力沒信心。懷疑孩子路上遇到不測應對處理能力尚不成熟,而不能妥善處理,隨之帶來的麻煩和損失,會難以估量…所以會放下一切而不顧,專職護送,并形成習慣…
有社會治安太亂,人身安全不能自保等原因,也有交通事故頻發,生命安全受危害問題常出而擔心…
不接送孩子時,家長會提心吊膽,坐立不安,而憂心匆匆,惶恐不安…不得已,不放心就得親身安排接送…一個傳兩,兩傳三,到形成自發的大多家長接送潛規則,偶爾有小數不想接送的,也被動的開始接送…最后全民接送…
這是一種溺愛,使學生的生存能力因得不到鍛煉而退化。也是一種人類發展中的悲哀與倒退。
家長過分溺愛與代勞,使有些學生生存能力喪失,就像溫室里的花,經不得風雨,見不得強光考驗而枯萎一樣,缺少人生挫折教育歷煉,而喪失一定的生存耐力,承受不了過重生活壓力,而走極端…
后果嚴重性不言而喻…到最后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身無縛雞之力,重活不干,輕活不會,大錢賺不來,小錢不愿掙,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工作的“孔乙已"式書呆子,直接啃老的,到處都是…
這是書本理論和社會實踐脫節,也是教育悲哀…
人的生存能力必須從小培養,親身實踐,身體力行,從點滴的日常生活開始,尤其是學生時代,教育也必須理論到實踐,成熟需要挫折教育,失敗是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人生需要經過千錘百煉,從生理和心理上走向成熟,以適應社會變化而不被淘汰…
關于中國式家長接孩子,以下是我個人的一點感觸。
我是一名幼兒園教師,接觸的都是3--6歲的幼兒家長,從家長接孩子的方式可以看出家長寵溺孩子的程度。每天早上幼兒來園,門口會安排專門的老師來接待,門口值班老師會檢查幼兒的儀容儀表和身體情況,一般早上我們不允許家長進園,只把孩子放在幼兒園門口交給值班老師就好,每天都會有那么幾個家長,他會無視老師的存在,堅持送孩子進園,而且還是抱著背著,手里幫孩子拿著書包,孩子呢睡眼蒙蒙,不愿意來園,這個時候呢,明智的家長會選擇交給老師,讓老師來安撫孩子,寵溺的家長百般哄寵,結果孩子越哄越哭??。甚至有部分家長還是推著嬰兒車來的,3歲多了完全可以獨立行走,為什么還要坐嬰兒車呢?還是家長的原因導致,怕孩子走路累到,怕孩子走路摔倒!每次看到這種情況,老師都會私下找那個家長單獨聊聊,可是聊天的結果是家長找了一堆理由,理由就是家長所謂的愛孩子。
現在孩子很嬌氣,家長太寵,把本來屬于孩子的鍛煉機會都剝奪了,家長以為在愛孩子,其實你是在害他,在班上其他孩子學跳繩,兩周就學會,可是你家孩子怎么學都不會,班上孩子拍籃球,可以連續拍好幾個了,可是你家孩子連一個都沒拍起來,這個時候可能你要去找老師,可是老師也幫不了你的孩子,有些事情必須讓孩子去嘗試,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包辦的越多,孩子后期承受的壓力會更大。
下午離園,會遠遠看到幾個家長,手里拿著吃的以及各種零食。生怕孩子餓到,其實家長完全沒必要這么做,園內3:30有午點吃,4:30放學,這個時間段孩子吃了午點是不餓的,這個點給了零食,晚餐孩子回去又不吃!這樣寵出來的孩子,自理能力達不到,沒有抗壓能力,等孩子慢慢長大怎么融入社會,以后的磕磕碰碰孩子怎么承受,父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嗎?
為人父母是偉大而艱辛的職業,需要用心去學習,才能更好的去養育孩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夏令營徒手活動的目的與意義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夏令營徒手活動的目的與意義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