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援疆师带徒,助力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2024-06-01 20:27:40

医疗援疆师带徒,医疗援疆医疗助力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_南方+_南方plus

自2011年广东省开展对口医疗援疆工作以来,广东省对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给予全方位的力第对口支援,倾力打造“带不走”的木舒医疗队伍,师市医疗技术水平、克市人才培养、服务重点专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全面推动医疗援疆从“输血”向“造血”、医疗援疆医疗“活血”转变。师带师图水平

受访者供图

为受援地治好一个患者,不如给他们送去一位好医生;给他们送去一位好医生,力第不如教会受援地医生如何治好一个患者。木舒在医疗援疆过程中,克市广东援疆专家把“肥”施到了根上。服务2011年至今,援疆专家与第三师总医院有关科室医护人员建立师徒结对关系,面对面地传、手把手地帮,共计“传帮带”医护人员200余人,培养学科带头人30人。医疗援疆不仅把技术留在师市,还带出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为医院的发展留下了“火种”。

日前,广东援疆专家、消化内科主任祁树浩博士引入了猪胃模拟人体胃的实训高难度四级手术的方法,引导徒弟党晶晶、王晶在非常接近真实条件的环境中模拟手术练习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提升其应对复杂病例的处理技能和应变能力。

受访者供图

“由于在人体胃上开展手术的出血和穿孔几率较高,用猪胃模拟人体胃进行手术练习可以避免医疗风险发生,提升内镜手术水平。我全程参与他们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全过程关键环节和核心步骤的操作情况,整个手术过程严格规范进行。”祁树浩博士说。

目前,援助第三师总医院的医疗干部人才共24人,其中有带教任务的19人、带徒32人。他们师带徒的成效如何?

受访者供图

师带徒、传帮带、薪火相传。这是广东医疗援疆专家陈汀劳一直秉持的援疆教学理念。

陈汀劳,第三师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重点帮扶急诊医学科开展各项重点工作。主要开展急诊医学科重点病种的管理及五大中心的建设工作,在业务工作方面完善规范了“各类休克患者的集束化诊疗、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后规范化管理、重点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处理等”,在教学工作中着重带教急诊医学科住院医师谈小龙,通过短短一年时间,谈小龙医生在对急诊医学科危重患者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通过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袁恢红带教产科寇银霞住院医师。

经过一年多的带教,寇医生的病历书写越来越规范,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明显提升;宫腔镜电切、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卵巢囊肿剔除等手术技能上取得显著进步,基本能够独立或协助完成上述手术操作。

受访者供图

今年劳动节期间,寇医生收治了一名突发腹痛并头晕的年轻女性患者,完善辅助检查,结合病史,经袁恢红主任医师会诊,考虑“腹腔内出血,卵巢黄体破裂”在手术前的讨论和准备中,师徒二人充分沟通,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予以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以最短的时候内顺利完成了腹腔镜下卵巢破裂修补术。手术过程中,寇医生在袁恢红主任的指导下,熟练操作,准确判断,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师徒二人在手术过程中的默契配合,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患者对师徒二人的医术和医德给予高度评价。

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袁广庆援疆以来开展了30项新技术新项目、组建血管外科团队(耿永勇、张生虎、周建国)等7人。

普外科主任耿永勇,成功掌握了11项新技术新项目;周建国、张生虎等成员也成功掌握5项新技术。目前,血管外科团队能独立开展包括“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取出术”“下肢静脉机械取栓+成形术”“下肢浅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术”等多项三四级手术。

尽管已经是普外科主任的耿永勇学习热情和谦逊态度却从未改变。最初,他对血管外科的认知仍处于摸索阶段。还记得袁主任刚报道,凌晨来了一位车祸伤的肝破裂维族少年,耿永勇以为只能冒着巨大的风险开腹手术,但经过MDT讨论及1小时的腔内介入手术后,他感叹原来手术还能这样做,不开刀、针孔大的创口也能解决救命的大问题。从此,耿永勇将袁主任的教导一字一字地记录在小本子上,经过一年的深入学习和实践,他不仅在血管外科的基础疾病治疗上游刃有余,更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上积累了深厚的知识。

受访者供图

师徒联手,让儿童恢复行走能力的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朱英,开展了3项技术难度较高的新技术新项目。

帕尔哈提·塔力甫、禄勤珍是朱主任的徒弟,通过一年多的带教,已熟练掌握膝、肩关节常规镜检、膝关节镜下前后十字韧带重建术、膝关节微骨折及髁间成型技术、足踝韧带重建术、微创根骨骨折治疗技术、骨髓炎截骨搬运技术、四肢关节及长骨畸形截骨矫形手术等技术项目。为科室提供了稳定的后续人才技术支撑,为科室年轻医生规划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和发展前景。

受访者供图

带教一年多来,口腔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方喜泉的徒弟宁畅已能自行操作“颌骨囊肿摘除术”“黏液性囊肿摘除术”“颌面部间隙感染切开排脓术”“舌部肿物切除术”“骨折内固定装置拆除术”。

在以往三师总院要么病人不知道口腔科还有住院部,常常去几百公里外的阿克苏就诊,要么是因为当地医生没有外科经验而不能收治,方喜泉到疆后首先与科室骨干医师宁畅结成“师带徒”关系,带领口腔团队填补多项颌面外科手术空白。经过一年多的带教,科室牙槽外科诊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之前科室连较复杂的阻生牙都比较少操作,现在全科室医生均能熟练开展。

眼科副主任医师刘辉焜到科室工作后,开展了三项新技术,填补了医院的技术空白。

其徒弟王登峰主治医师是第三师总医院眼科负责人,学习了8个月,目前可以独立完成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眼睑整形和斜视手术还在学习过程中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梁金碧,援疆以来开展了经颈内静脉临时血液透析置管、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置管、床旁B超血管评估、动静脉内瘘溶栓治疗等新技术新项目。

徒弟翟珍珍、周娟妮、王立祥,经过一年多的带教,他们不但在病历书写规范、临床思维能力、危重症病人抢救等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还分别掌握了多项新技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血液通路的建立及管理更加成熟及规范。

受访者供图

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邹锦秀,援疆以来开展了重症超声多项新技术新项目。

她的徒弟张雅婷(师带徒7月)、古丽米热(师带徒3月),学习掌握了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超声引导下胸水穿刺置管、床旁急诊肺超声(BLUE-plus)、纤支镜检查及肺泡灌洗。

受访者供图

消化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祁树浩博士自入疆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师市医疗水平,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

同时,化作“桥梁”,引导东莞市中医院与第三师总医院紧密协作,建立了“莞图消化内镜专科联盟”“丙型肝炎规范化诊疗中心和临床治愈点”,帮助第三师总医院成功创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消化内科临床重点专科”。

一年来,徒弟党晶晶、王晶、三师医共体进修史万柱医生在祁主任的精心培养下,已能熟练完成多项已经顺利完成了几十例胃肠息肉患者的微创手术,为他们解除了痛苦,让消化内科整体诊疗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赖光涛借着师市总院“创建儿童和新生儿危重救治中心”为契机,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与考核并与王景霞医生结成师徒关系。

通过带教与实践,王医生不断提高了诊疗水平,包括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的有效性等方面。同时,还掌握了脐静脉置管、腰椎穿刺、气管插管等诊疗技术和方法,提高了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呼吸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赵杰峰与呼吸内科陈霞医生及夏彩霞医生成为师徒的关系。

在近一年的工作中,通过伦理讲座及临床带教等形式,为他们更新了关于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知识,提高了科室对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诊断能力,规范了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并协助科室成功开展了支气管激发试验,为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及胸闷变异型哮喘的非典型哮喘创造条件。在疑难重症病人的救治过程中,通过对胸部CT读片及呼吸机应用等相关指导,提高了科室对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

受访者供图

妇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龚卫玲初到边疆,便结识了她的徒弟——关文娟、夏鑫惠,两位热情好学的当地医生。

共事的日子里,她们共同面对了许多挑战。从基础的医学知识到复杂的手术技巧,她倾囊相授,徒弟则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在医术传承的基础上,她们也注重创新,结合当地实际,探索更加适合的诊疗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徒弟的技术日益精进,能够独立完成许多手术,尤其是宫腹腔镜手术。

神经外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林卓辉自援疆以来,为发挥“传帮带”作用,与科室里年轻医生杨永鸿住院医师结成师徒关系。

经一年多的手术带教,杨永鸿医师目前对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抢救具备一定经验,目前能主刀常规颅脑损伤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手术、颅骨缺损修补术、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术、全脑血管造影术等。

急诊医学科主任、主治医师高银亮通过一年多的定期临床教学、病例讨论和模拟演练,其徒弟邓江医生在急诊急救技能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通过团队协作实践,邓江医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急诊急救技能方面也有了显著提升,能够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置管术、严重创面整复术、腰椎穿刺术、重症创伤病人管理技术等。师徒参与的科研项目得到成功申报广东省科技厅科研项目《高血压脑出血规范化治疗在南疆地区基层医院的推广与实践》。

受访者供图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晓彬以“师带徒”模式带教百艾来提.艾山医师及巴育乾助理医师2名初级医师。

通过对危重症患者日常诊疗及抢救工作和重症医学专业的各种相关操作的带教,徒弟们已逐步掌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深静脉穿刺术等相关知识。

受访者供图

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黄秋兰,自入疆以来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

从宫腔镜和腹腔镜的手术器械、操作台如何运用,再细细讲解如何进行术前评估,术前准备、术中如何精细操作,如何规避手术风险,术后如何防治等方面进行手把手带教,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其徒弟阿孜姑·玉素甫主治医师进步很大,已独立完成宫腔镜、腹腔镜三、四级手术上100例。

为提高小儿内科诊疗水平,儿科主治医师廖岁添带教科室张敏住院医师。

今年5月,科室收治一名“不明原因发热”患儿,通过完善相关检查以及积极抗感染等治疗,患儿仍有反复发热情况,家属已经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张敏医生通过所学习到的诊断不明原因发热的专业知识,加强跟家属的沟通,消缓负面情绪,并且完善其他检查以及调整治疗方案,最后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后体温稳定,最后治愈出院。

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徐镇涛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提升徒弟杨达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能力。

通过半年多的定期临床教学、病例讨论和模拟演练,杨达医生能够熟悉掌握急诊基本理论及知识,在诊治急危重症患者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升,他能够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技术、心肺复苏术、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动脉穿刺置管术、腰椎穿刺术、创伤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的方法等。还积极引导徒弟参与科研项目《对比南疆地区脑外伤的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受访者供图

血透室副主任护师郑燕红与血透护士张俊芳主管护师结为师徒,共同在血透室开展专科技术操作的学习与实践。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徒弟张俊芳管护师的护理文书书写越来越规范、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明显提升。首次使用的动静脉自体内瘘穿刺、绳梯法穿刺术、高位内瘘穿刺术、拱桥式固定法、动静脉内瘘频谱治疗使用、血透患者脚踏车使用等专科护理操作技能上显著进步,其快、准手法一针见血,减轻患者穿刺带来的痛疼不适和心理负担,整个透析过程都能达到预想的血流效果。

【通讯员】广东援疆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汽车音响)